Search


[Share ‧ Backpacker&Begpacker]
  
  • Share this:


[Share ‧ Backpacker&Begpacker]
  
最近有一些關於背包客(backpacker)與乞討客(begpacker)的討論,面相延伸得很廣,從持旅遊簽證打黑工,到「白人特權」的階級議題都有得談。
 
我喜歡 飄飄木之旅Visiting Traveler 這篇文章,她點出一個問題,同樣是「透過群眾募資籌措旅費」,為何有的旅行計畫會在募資平台引發這麼大的迴響,在街頭高舉「我在旅行,但是沒有錢,請大家支持我」的牌子則引來爭議。
 
「以個人觀點來說,我並不認為自助旅行尋求贊助等於乞討,#重點是你能不能說服別人支持你,#認同你旅行的意義。」
 
而這個說服力,不是站在路邊隨便說說,是要經過一套縝密規劃,有計畫、有故事、有執行方案、有讓人認同的執行力,甚至有行銷。個人魅力也是關鍵的一環。
 
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。
 
至於「要存多少錢才能去旅行」這個千古不變的旅行大哉問,我的想法是,窮遊當然是可行的,但出發之前,身上存款至少要能支付你的回程機票/車票,並幫自己保個旅平險。心有餘力,最好準備一筆緊急預備金,生病或遭到偷拐搶騙時可以周轉,旅行返家後的生活準備金也能準備一些就更周全了。
 
這是保護自己,也為了在乎你的人。

【分享:背包客與乞討客之間】

喜歡自助旅行的人越來越多,透過這種探索式的旅行方式,無論是背包客、單車客,許多人都是透過窮遊的方式,用最拮据的旅費,最少的物質享受,用毅力和精神去完成預定的旅途!

然而,也越來越多聲音在探討窮遊的人,在本身旅費用完下,透過各種方式在旅行地或網路上尋求贊助,是否符合意義?

即使窮遊者有很好的旅行動機,但是當對旅行目的地沒經濟幫助,反而要當地人或別人花錢支持,似乎成了乞討客(begpacker),宛如另類的難民。

這樣的爭議相當像之前台大學生寫企劃案,希望民間社會企業贊助登山活動所需經費的爭議。可是,一樣是去爬山,兩位台灣登山家之前挑戰南亞的K2峰尋求支持,卻獲得正向支持。

以個人觀點來說,我並不認為自助旅行尋求贊助等於乞討,#重點是你能不能說服別人支持你,#認同你旅行的意義。

有的旅行者尋求贊助,給人感覺像乞討,很大的問題在於:無法說服別人支持你的旅行,能獲得什麼意義?或是獲得什麼等值的回饋?

有的旅行者則挑戰極度難做到旅行,有代替別人實現旅行夢想的魅力,或是本身有名人或特殊的媒體分享魅力,就相當容易爭取到贊助與支持。

得說旅行要爭取到外界贊助是一門學問,我也只曾經和人合作寫企劃書,得到台灣政府單位資助一趟台灣單車旅行過。

之後還是乖乖燒自己賺的錢或熟識親友的補助去海外旅行,倒是不考慮在海外旅遊地上掛牌子要別人支持我旅費,因為對個人來說,不是天賦異秉的話,一天也賺不到多少錢並不值得😅

#鼓勵嘗試窮遊不鼓勵無回饋的旅費乞討

https://pse.is/JQRRE


Tags:

About author
I cannot rest from travel; I will drink Life to the lees. All times I have enjoyed Greatly, have suffered greatly, both with those That loved me, and alone. IG :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ferretworldwalking/
View all posts